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吹响奋斗的号角
2024-05-17
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5日,福州市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暨救灾物资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晋安区举行。
晋安区兼具平原和山区等多种地形,在此条件下,如何打造典型示范自然灾害避灾点?15日下午,记者跟随福州市应急管理局走进晋安区寿山乡、岳峰镇等地,了解基层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情况。
桂溪社区:“社区+避险” 避灾生活两不误
岳峰镇桂溪社区自然灾害避灾点是典型的平原社区避灾点。15日14时,记者在现场看到,避灾点依托近邻活动中心及社区内的长者食堂、社区活动中心等设置,整个避灾点占地300平方米,可容纳约100人避难安置。此外,台胞公寓也可在大型突发事件下临时启用,可再容纳安置100人。
活动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应急、气象、消防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展示了各类救援设备和应急救护技能,同时向社区居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据桂溪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重点打造“现代社区+对台窗口+民众互动”的避灾点,并配有单独的微型消防站与应急物资仓库,突发情况发生时,社区可立即转变为自然灾害避灾点,储备的应急物资也能够满足快速转移并妥善安置受伤群众的需求。
寿山乡应急救援站:“点站合一” 形成快速响应机制
相比于平原地区,山区则需要应对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紧急时刻的快速响应尤为重要。
在现场会第二站寿山乡应急救援站自然灾害避灾点,记者了解到,晋安区应急局结合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采用乡级自然灾害避灾点和综合应急救援站“点站合一”运作模式,打造典型的山区乡级避灾点。
据介绍,寿山乡应急救援站自然灾害避灾点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可容纳约200人避灾安置。同时,避灾点兼具应急救援和防灾避灾两大职能,实现了职能、场所、指挥、队伍和物资五大融合共享共用机制。
寿山乡岭头村:“三堂一体” 多场景运用强保障
看似乡镇中心,实则“三堂一体”。在寿山乡岭头村自然灾害避灾点,除了常规的办公区域外,长者食堂、操场、应急物资仓库一应俱全。
据介绍,岭头村避灾点主要以长者食堂、乐邻学堂、乡村医堂为载体,突出“山区村落+红色文化+民生保障”的山区特色,既充分利用了村居的公共空间,又实现了平时休闲娱乐,战时应急避灾的多场景使用,充分体现民生保障和人民至上。
“灾害来临时,我们的村中心可立即发挥避灾点作用,工作人员化身救援人员,长者食堂也会变成村民们的用餐点。”岭头村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晋安区坚持“大安全、大应急、大救灾”理念,构建“1+2+3+11+211”晋安应急体系,即1个中心、2类仓库、3个宣教基地、11个救援站和211个避灾点(救援点)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形成集指挥调度、物资储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五位一体”,覆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
福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本次活动是福州市‘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系列活动之一。接下来,市应急管理局还将继续开展防灾减灾宣教活动,让广大市民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地震、气象、火灾、地质灾害、暴雨、台风、山洪、城市内涝等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意识。”
(记者 周昊 实习生 张欣颜 通讯员 李楠 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