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吹响奋斗的号角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报道

人民网刊登:易景“天地一体化”助力厦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2020-03-04

厦门市通过持续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同安西源溪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 (记者黄 嵘航拍器摄)

工作人员深入厦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开展水土保持措施专项检查。 (市水利局供图)

近日,《2018年福建省水土保持公报》出炉。公报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厦门水土流失率为5.50%,为全省最低。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幅约为50%,在全省各地市中遥遥领先。

  水土流失治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强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管控措施,遏制新增水土流失,持之以恒抓好水土保持工作,努力构建与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强化政策保障 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持续践行“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厦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强化水土保持政策保障,长期加强和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

  今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一个时期,厦门市要在逐步消灭水土流失的基础上,预防在前,注重有效遏制新增水土流失,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注重生态修复、提升生态效应,构建与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到2020年,使厦门市水土流失率持续保持下降趋势,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市区相关部门已经着力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生态林林分改造、功能区水土保持等重点工作,将汀溪水库等10个水源地以林分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开展统筹治理;此外,厦门市还合理划分水土保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封山育林,坚决制止无序开发、毁林开发。今年,各区结合生态林林分改造等造林任务,已完成治理面积1.5万亩,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治理任务。

  严管建设项目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厦门市水土流失大部分由人为的生产建设活动造成。为了解决生产建设项目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早在2009年,厦门市就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前置环节,并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近年来,厦门市水利部门一方面主动精简水土保持审批事项,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改革力度,快速打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做好强化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更靠前服务,主动为建设单位完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指导和帮助。

  今年,市水利局积极在全市新城片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先后指导新机场、集美新城、马銮湾、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等重点片区组织编制水保方案区域评估。目前集美新城、火炬高新区等4个片区已先行试点,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报告》的编制和评审。《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报告》编制主要根据片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特点、项目规划批复情况、片区项目实施情况(包括先行实施项目)等片区特点,参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提出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总体要求等,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定性评估。

  亮点

  天上紧盯地上勤跑

  厦门市水利部门通过“天地一体化”模式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全覆盖监管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去年以来,厦门在全省率先推行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新模式,利用卫星遥感调查和现场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全覆盖监管。从以往“问题导向”的被动模式转为“目标靶向”的主动模式,厦门的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可视化、全流程监管,成为厦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今年开工建设的厦门抽水蓄能电站是省“重中之重”项目,计划于2025年全面建成投产。电站选址在同安区汀溪镇汪前村,位于汀溪水库上游,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区。根据设计方案,工程要挖填土石方1867.8万立方米,弃渣量约为580万立方米。在山区、水源地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弃渣场、土方中转堆场都位于山涧溪谷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前提和关键,否则不但会破坏生态环境,还可能造成灾害性水土流失,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项目规划之初,市区水利部门就主动介入,严格审核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项目前期施工展开后,“天地一体化”监管新模式开始发挥作用。工作人员借助水土保持信息化软件及移动终端,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开展遥感影像采集与处理,利用高频次的遥感影像,进行水土流失图斑动态监测。

  天上有“千里眼”时刻紧盯,在地上,工作人员也没有放松。市水利局组成检查组,多次深入厦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开展水土保持措施专项检查,并督导参建单位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对问题和隐患进行整改。

  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表示,以往对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因为人手有限,加上项目数量多、分布较散,监管较为被动。变为“天上紧盯、地上勤跑”的“天地一体化”监管后,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现场监督检查,不仅能准确发现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异常、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还能够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完善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

  据了解,截至2019年7月,全市审批报备的250个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全部实施了“天地一体化”监督性监测,在对区域疑似扰动图斑进行比对核查中,发现疑似未批先建生产建设项目70个。

  数据

  2018年,厦门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44个,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463.53公顷,减少水土流失量12.26万吨;验收水土保持设施项目268个,占全省验收项目总数的58.5%。(厦门日报记者殷 磊通讯员蔡毅鸿)